上海成為全國最早實現全部市場主體五證合一登記制度的省市,包含個體工商戶在內的所有市場主體均有了統一格式、獨一無二的身份證號。所謂五證合一,即在三證合一已經整合三個登記證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企業繳納社會保險時辦理的社會保險登記證、接受統計調查時辦理的統計登記證,由工商部門核發加載有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去年10月1日,上海開始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新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再發放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由工商部門核發加載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但個體工商戶不在此制度的覆蓋范圍。
從事服裝生意的孫琴,10月8日一早,領取了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這是上海頒發的第一張加載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10月8日上午,上海頒出“五證合一”后首批加載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自此,上海成為全國最早實現全部市場主體“五證合一”登記制度的省市,包含個體工商戶在內的所有市場主體均有了統一格式、獨一無二的“身份證號”。
一個人跑一個窗口交一次材料
所謂“五證合一”,即在“三證合一”已經整合三個登記證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企業繳納社會保險時辦理的社會保險登記證、接受統計調查時辦理的統計登記證,由工商(市場監管)部門核發加載有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原組織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和統計登記證均不再另行發放。上海從今年10月1日起實施“五證合一”。
獲頒首批營業執照,必維國際檢驗集團工業與設施事業部東區總監李文江欣喜地表示,過去新設一個公司可謂大費周章,由于對口的業務受理部門多、窗口多,加之集團公司內部分工細致,往往會出現法務跑工商、財務跑稅務、人事跑社保這樣“熱鬧”的場面。而這次新設一家工程技術咨詢公司,只要法務一個人,跑一個窗口,遞交一次材料,5個工作日就拿到了營業執照。自此,企業可以“一證走天下”,有了營業執照就已足夠,不用再為組織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和統計登記證而“折騰”。
“我認為,上海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已是國際水準。”李文江向解放日報 上觀記者表示,他曾在法國接觸過當地的商事登記制度,企業除了要辦理類似中國的營業執照,還要申請類似組織機構代碼這樣的企業注冊編號,這與目前上海實施“五證合一”后的一照一碼(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類似。
個體工商戶有了統一“身份證號”
同樣感到興奮的,還有從事服裝生意的孫琴。10月8日一早,她從黃浦區市場監管局南京東路市場監管所登記窗口領取了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據介紹,這是上海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和稅務總局的要求,作為全國試點單位,先行試點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登記制度后,上海頒發的第一張加載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這個執照我可要保管好,太有意義了!”孫琴高興地說。
所謂“兩證整合”,即申請人辦理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時,只需填寫“一表”,向“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由工商(市場監管)部門核發加載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稅務部門不再發放稅務登記證。
憑借“兩證整合”的便利,孫琴在領取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后不到1小時,稅務部門登記系統就收到了工商(市場監管)部門通過信息共享系統發送來的有關信息,她提供營業執照和身份證后,很快就完成了稅務登記,領取了發票。
和“少跑腿”相比,擁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對孫琴這樣的個體工商戶而言,更是意義非凡。
上海市工商局注冊科魏頔告訴記者,上海不僅按照國家要求率先試點了“兩證整合”,更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將個體工商戶納入了“五證合一”改革的覆蓋范圍,使得上海在全國率先實現全部市場主體的“五證合一”。自此,孫琴們在獲頒營業執照的同時,還得到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相當于“身份證號”,可用于各個部門的事項登記。
比如,個體工商戶招聘職工后,憑營業執照,就可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參保登記手續。
魏頔介紹說,過去,在很多部門的數據庫中,不少個體工商戶都用組織機構代碼證號作為其“身份證號”。然而,去年10月1日,上海開始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新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再發放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由工商部門核發加載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但個體工商戶不在此制度的覆蓋范圍。不久后,全國停發了組織機構代碼證,這導致一些個體工商戶在進行車輛變更、銀行開戶、為員工辦理社保等事項時,由于拿不出組織機構代碼證號,無法證明自己“身份”。
為此,上海工商部門多次和其他部門溝通,采用了以營業執照注冊號為“身份證號”的過渡政策。而現在,個體工商戶也納入“五證合一”,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個體工商戶在日常經營活動中需要使用類似企業法人的“身份”時,也可以使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企業享受同等待遇。
監管部門打破彼此的信息“孤島”
上海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五證合一”可以產生至少兩種“化學反應”。
第一,從結果來看,更便捷。過去需要五張證,現在只要一張,極大簡化了辦事環節,縮短了辦理時間。
第二,從機制來看,實現“五證合一”的目標,不斷倒逼政府部門主動打通彼此曾經的信息“孤島”,實現了信息共享。目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企業唯一的主體識別碼,也就是“身份證號”,各部門均以其建立統一的信息標準,通過部門間信息互聯互通,實現了企業基礎信息的高效采集、有效歸集和充分運用。
以社保登記為例,“五證合一”后市場主體工商登記信息發生變化,無需向社保經辦機構進行申報,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將變化信息共享至社保經辦機構,社保經辦機構將同步進行調整,企業不用重復遞交材料。
再看稅務登記,以前企業和工商個體戶出現名稱等變更后,都需要去稅務等部門重新提交材料,以后這一手續也可以省去。統計方面,統計機構在完成統計調查任務后,可以直接向工商部門反饋企業的相關基礎信息。
而“五證合一”前,已辦理“三證合一”的企業,更無需再提出申請,所有的數據共享轉換工作都由政府部門在后臺完成,讓企業少了奔波。
? 上海鑫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備案號:滬ICP備17051098號-4 網站地圖 推薦專題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東南路1085號華申大廈1603室 1202室
免費電話:17717867637 徐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