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上市和在新加坡上市有什么區別?新加坡主板上市的門檻低于香港主板,如果公司目前的財務數據達不到香港主板的要求或者剛達到底線,短期內上市只能考慮新加坡主板、SESDAQ或香港創業板。香港的優勢是,香港是中國的本土市場,又是亞洲金融中心,其證券市場的規模比新加坡大,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總數約是新加坡交易所的2倍,總市值約是新加坡的3倍,交易值約是新加坡的2倍。從費用分析,新加坡主板IPO上市的費用低于香港主板IPO上市,新加坡主板IPO上市的總體費用一般在600萬-1000萬元人民幣之間,約占IPO融資額的5-10%。
最近,圍繞“獨角獸”所展開的討論成功引發一波熱潮,而這些剛剛嶄露頭角的“明日之星”究竟會去哪里上市,也成為了人們所關心的問題。那么,在香港上市和在新加坡上市有什么區別?
香港和新加坡為搶獨角獸大撕!
獨角獸公司,是投資界對于10億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創辦時間相對較短的公司的稱謂。
對于很多新經濟企業來說,有著成熟監管體制和上市規則的港交所可謂非常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在港交所承諾要研究“同股不同權”制度之后。即使內地喊出了“讓獨角獸回歸A股”的口號,港交所認為這對自己構不成什么威脅。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表示,真正的威脅不在于內地,而在于新加坡。
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
恰巧,新加坡也是這么想的,并身體力行地加入了籠絡“獨角獸”的混戰——3月9日,新交所執行副總裁周士達表示,新交所計劃未來兩周公布“雙重股權”(即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規則咨詢文件,預計從咨詢到公布約需要兩個月,預計今年7月就能迎來首家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而且這還是一家香港科技公司。
新交所執行副總裁周士達
這還不夠,周士達還對準了港交所直接開炮
周士達說,香港已經不是完全的離岸中心和國際市場,只是“半離岸、半在岸”,內地與香港的互聯互通機制已經建立,如果是已經在內地上市的企業,再在香港上市并沒有太大的意義,“無論喜歡與否,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而新加坡不是。考慮到中國內地對香港證監會有一定影響,香港真的是最佳上市地嗎?”
對此,3月14日,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及行政總裁歐達禮(Ashley Alder)都對有關言論表示不同意及失望。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Ashley Alder)
唐家成稱新交所的評論是“無稽之談”。他指出,香港證監會是獨立的監管機構。
歐達禮也說,香港內地監管機構采取不同的系統,一旦需要共同管控風險,在不同制度下會確保香港證監會的獨立性,兩個監管機構并非影響不影響的問題,而是相互溝通的關系。
雖然,兩家的“口水戰”在這次一來一往后暫時偃旗息鼓,但港交所和新交所的競爭并不會就此停下腳步。那么,在香港和新加坡兩地上市有什么區別?
主要有以下四點區別:
一、香港主板和新加坡主板都有三個標準滿足不同類型發行人的上市要求,但要在香港主板上市,除特定行業外,無論適用哪個標準都必須滿足三年營業紀錄,管理層最近三年維持不變,擁有權和控制權最近一年不變;
而新加坡主板上市的三個標準中,只有一個要求有三年營業紀錄,管理層服務期限的要求也比較靈活。
二、新加坡主板采用的盈利標準低于香港主板。香港主板的稅前盈利標準要求:最近三個會計期間內,前兩年稅前盈利總額不少于3000萬港元,第三年不少于2000萬港元。
新加坡主板的稅前盈利標準要求:過去三年稅前盈利累計超過750萬新元(約3600萬元人民幣),每年均需超過100萬新元(約480萬元人民幣),管理層三年不變;或者,過去一年或兩年累計1000萬新元(約4800萬人民幣),管理層一年或兩年不變,不要求三年營業記錄。
三、新加坡主板采用的市值標準也低于香港主板。香港主板市值標準要求:上市時之市值不少于20億港元且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收益不少于5億港元,同時前三個會計年度現金流轉合計不少于1億港元或上市時股東不少于1000名。
新加坡主板市值標準要求:上市時之市值不少于8000萬新元(約3.9億人民幣),且無需三年營業記錄。
四、香港主板上市無論適用三個標準中的哪一個,都要求上市時最低市值2億港元;但申請新加坡上市的發行人只要滿足盈利標準就不設最低市值要求。
選擇何地上市前,需考慮以下三個因素:
一、公司要比較上市標準與自身條件,必須按照交易所允許使用的會計準則(香港一般采用《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新加坡采用新加坡、美國或國際公認的會計準則)確定公司盈利或收益是否符合上市要求。新加坡主板上市的“門檻”低于香港主板,如果公司目前的財務數據達不到香港主板的要求或者剛達到底線,短期內上市只能考慮新加坡主板、SESDAQ或香港創業板。
二、要考慮籌資額、費用成本和時間成本。影響籌資額的因素有很多,新加坡的優勢是,目前其主板平均市盈率高于香港,證券相對流通性(交易值與市值之比)高,機構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興趣日益提升。
香港的優勢是,香港是中國的本土市場,又是亞洲金融中心,其證券市場的規模比新加坡大,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總數約是新加坡交易所的2倍,總市值約是新加坡的3倍,交易值約是新加坡的2倍;
投資于香港股市的海外投資機構多,海外投資者(主要為機構投資者)占市場總成交金額的39%,資金充足,交易活躍;
香港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認知度比較高,由于香港證券市場中國概念的上市公司數量大,香港聚集了大量專門研究和投資中國上市公司的海內外投資機構,這些因素都影響IPO融資和再融資額。
從費用分析,新加坡主板IPO上市的費用低于香港主板IPO上市:新加坡主板IPO上市的總體費用一般在600萬-1000萬元人民幣之間,約占IPO融資額的5-10%;到香港上市,企業無論大小,所有費用最少1000萬港幣,約占IPO融資額的10-20%。
從時間成本分析,申請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日益增多,目前排隊的有成百上千家,因此等候的時間會長;申請新加坡上市的內地企業相對較少,上市速度相對快些。
三、要結合公司自身的特點策略性地選擇上市地點。香港上市的有很多都是國內外認知度頗高的企業并且是國際著名投行推介,比如“蒙牛乳業”(HK2319)和“騰訊控股”(HK0700),IPO籌資額都攀至14億港元以上;
如果企業發行規模較小或業績、知名度相對一般,那么在香港就不太容易引起機構投資者的重視;而新加坡的市場規模較小,內地競爭者也相對較少,如果企業發行規模小,花同樣的精力和費用作推介,在新加坡的效果要比香港好。中小企業不妨考慮作“小魚塘里的一條大魚”。
另外,新加坡投資者對制造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認知度比較高,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公司中制造業企業的數量約占38%,浙江稽山印染有限公司于2004年5月10日通過在新加坡設立的“稽山控股”在新加坡主板成功上市,成為新加坡證券市場第一家以傳統印染產業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稽山控股”以每股0.28新元發售9060萬股,首次發行募集資金為2537萬新元(約合1.3億元人民幣)。
另外,有新加坡背景或者產品在新加坡市場占據一定份額的中小企業可以考慮在新加坡上市。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如果對以上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與我司取得聯系,問您進項詳細內容的解答。
? 上海鑫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備案號:滬ICP備17051098號-4 網站地圖 推薦專題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東南路1085號華申大廈1603室 1202室
免費電話:17717867637 徐經理